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qū)里,一塊黃豆大小的石頭靜置在放大鏡下,與周邊大塊兒的隕石形成鮮明對比。這塊小石頭最近成了館內的“網紅”打卡點,它就是重量只有0.5克的月巖。嫦娥五號“奔月”之后,這一展區(qū)成為館內最熱門的展區(qū),而月巖也成了當紅的明星展品。
昨天下午,在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qū),記者注意到,短短5分鐘,就有十多名觀眾前來細品小石頭。“1978年,美國政府向我國贈送了重量僅為1克的月巖樣品,其中的0.5克用于科學研究;而另外0.5克就在您的眼前。”小石頭的展柜下面有這樣一行解說。受歡迎的不只是月巖樣品,體驗區(qū)也熱鬧不已,小觀眾們提前過了把“探月”的癮,有的孩子直接“登陸”月球,身“穿”宇航服,留下珍貴定格。
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講解組負責人楊冰說,圍繞月巖樣品,觀眾們也充滿了諸多的好奇,“互動問答時間明顯變長。”楊冰說,觀眾最好奇的還是月球樣品的采集,“從哪兒采”“采多少”都成了很多觀眾關心的問題。北京天文館原館長朱進表示:“我期待著有一天,我們自己探測器帶回的月球樣品能放在北京天文館展出,給觀眾更豐富的體驗。” 本報記者 牛偉坤
經歷了6天的繞月之旅,軌道器作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短駁車”,終于等來了“乘客”。昨天,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抓拍交會對接實況的“攝影師”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制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jiān)視相機。 2020年7月2... [閱讀]
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tài)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xù)在平均高度約200公里的環(huán)月軌道上飛行并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 [閱讀]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與以往不同,此次發(fā)射為什么要選擇在凌晨升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為記者解答了這一... [閱讀]
11月24日4時30分,海南文昌發(fā)射場,長征五號遙五火箭托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呼嘯升空。隨后,“嫦娥五號”成功入軌,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十年,大火箭“胖五”終于和“嫦娥”攜手奔月。而此前,探月工程的發(fā)射任務均由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 [閱讀]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2
2025-07-02